用户有这样的反应和反馈,实属正常。但是如果我们都这样凭电价就判“煤改电”的生死,真心太不客观,太不厚道。
影响空气能热泵供暖效果的到底有哪些?
1、建筑墙体是否保温?
同样的采暖面积用同一个型号大小同一种设计方案的系统,可以这么说:相同条件的温度情况下,房屋保温效果良好的用户和房屋保温效果较差的两个用户,其能耗和用电量差距可能会达到一半甚至一倍。
农村住房建筑立面保温措施普遍较差,有“三七墙”之称,保温性非常不好,而且农村住房门窗一般都开的很大,做双层玻璃隔温的也不多,门窗漏风,这些对空气能热泵机组的运行提出了很大挑战。
墙体不保温、门窗散热快,直接造成了机组能耗高、电量高。
2、机组性能是否在实际运行中达标?
按一般常规的建筑结构传热系数计算,采暖按80W/㎡计算。套房100平方米,实际采暖面积70平方,采暖负荷5600w,3匹制热量8000W,-2℃时,制热量大概有5600w以上,如是低温机,制热量在6000w以上。制冷负荷120w/m2,总负荷120~150w×70,8400~10500w,一般制冷配置按0.8,大概主机制冷量7500W左右。所以,从这样计算,3hp机组一般就够了。
但如果主机性能达不到,那3P机肯定就供应不了100平米套房的采暖。
而事实上,在2016年一些中标北京“煤改电”品中,确实存在机组性能不,实际运行不理想的问题。
比如:按照相关规定,在一定条件下能效比达到2.1以上才会被视为合格产品。不同厂家的机组虽然可能都被检测为合格,但能效比的差别却可能很大——有的刚好达到2.1,有的却能达到2.9。
3、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以前听专家的讲课,讲到空气能热泵供暖系统的方案设计。本以为天下系统一般造,只要掌握一种系统的设计原理就够了,但其实不是。
“煤改电”中的空气能供暖系统基本上都是一户一设计。
如果设计方案中有什么因素没考虑进去,或者考虑不周全,很有可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比如水泵的选择,本该配套功率为500瓦的水泵,结果却配备了一个1000瓦的水泵。这就成了典型的“大马拉小车”,无缘无故增加能耗和用电量。再比如缓冲水箱,选多大容量的合适呢?好根据实际运行需求来。
4、控制系统是否科学?
空气能热泵供暖冬季会遇到两个问题:化霜和电辅助加热。
系统化霜是与供热相反的过程。因为在除霜过程中压缩机做功却不能够向室内提供热量,会比较耗电。而且在除霜结束后,设备再次运行起来时,需要先将此前降下去的温度加热回除霜之前的温度。可以说,系统在化霜过程中涉及的机组对除霜逻辑的控制,何时除霜、衡量标准是什么,这些都会影响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耗电量。
另外, 为了增设备的安全性,当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遇到超低温天气时会行启动电辅助加热装置。 而“何时开启”电辅助加热,这个程序控制同样会影响整个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耗电量。
5、安装是否规范?
安装规范涉及到很多方面:水泵、管道、缓冲水箱、末端、保温防护、控制系统等等。
如水泵安装,专家透露:水泵的水管速度要求流速一般小于1米/秒。如果管子选小了,流速就会变大,同时泵的扬程就提高了,两者是相互的。这样会增加水泵的耗电量。
如末端,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布局室内外管道,另一方面要根据供热量选择散热器的片数,一旦管道的安装不合理或者散热器片数出问题,都会导致各个房间内的室温不均匀。
6、采暖习惯是否科学?
用户良好的采暖习惯也会对空气源热泵的供暖系统的耗电量产生影响。
如果用户频繁调节出水温度的设置,或者频繁开窗开门,导致室内热量散失,这些都会影响整个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耗电量。
空气源热泵,三分产品、七分安装。
“煤改电”实际采暖效果不是仅仅取决于品,而是产品、设计、安装等多方面综合效果。因此,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同一品同一个型号批次的产品,用到两个地方,使用体验却是截然相反,这时候我们就不能直接判“生死”了,找到根本原因帮老百姓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只有切实做到位,把使用体验效果提升来,电费降下来,老百姓的口碑才能蹭蹭涨上来!
芬尼克兹是高端空气能热泵,在全球专业高端空气能热泵领域,我们是务实创新的开拓者。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营空气能热泵、空气源热泵、空气能热水器、空气能采暖等系列产品,涵盖家用、商用、工农业用等领域,远销美国、德国、法国等众多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保持热泵行业出口前列,优质样板全球遍地开花。
4009-4009-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天元路3号芬尼创意园